内容预览:
庆祝新中国60成立周年征文:家乡巨变
“油路村村通,出门有车坐;家家有余钱,住的是洋房;作务机械化,产品网上销”,家乡这些年的变化,用“日新月异”这个词语来表达再恰当不过了。
我的家乡在xx地区一个小山村,那里民风纯朴。小时候,家乡人很穷,生产队实行记工分制度,我们家一年到头只能分十几元钱;生产队的牲口棚养了多头牲口,作为农业生产的畜力,有驴、牛、马、骡子。粮食、蔬菜、棉花等都是按人头分配,买日用工业品都要凭票,印象比较深的有布票、粮票,很少有自由交换的集市,也很少有可交换的商品。很少看到汽车,胶轮大车行天下,把农产品源源不断运到县城或就近的收购站。火热的六月天,人们腰酸背疼、汗流浃背地用镰刀收割小麦,用碌碡压小麦,用铁锹掘地松土,点播农作物,或者用牲畜作动力翻地、播种。为了防止村民偷盗集体的粮食蔬菜,村上设有看青人员,专门对劳动归来、下地割草的人们搜身。孩子们的压岁钱是一两毛钱,我的本家姑姑结婚,我作为提梳头匣子的伴童,得到的喜钱是五毛,就欢天喜地了。每年到年根才有可能买布做一身洋布新衣服,一家人才有可能吃上一点大肉。我们的小学,是土木结构的家庭平房,一拉溜十几间,村里的民房全是土木结构的、低低的,样子很陈旧。
我上中学的时候,农村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,家乡的情况大变了,人们日子一天天好了起来,村里的能人办起了饭店,越来越红火,私营的小卖部也多起来,各种特色种植、养殖也红火起来,从部队学了开车技术回乡的复员军人搞起了长途客运,后来自己买了新车。村里考大学走出去的年轻人越来越多。田间作…………
本文共1529字,仅供站内会员学习参考(会员可免费打开排版规范的全部文档)
初到新人请【点此注册】加入会员
刚已注册请【刷新页面】打开全文
会员老友请【登录网站】查阅文章
文秘热线--资深的文秘专业网,海量的写作范文库![了解我站]
网站编辑推荐您: | |
使用本站范文+AI写作,完美解决写作难题。✒️免费开始AI创作 |